“我昨天中午跟机构券商的10个研究员聊了2个多小时,全是轻医美,比如耗材、设备,没有一句是关于整形外科的。”上海首尔丽格医疗美容院总经理辛宝音近日接受采访时说,资本很焦虑,谨慎保守,投资往产业链的上游走,因为上游利润率高;而线下门店,尤其是做整形外科的,模式更重,利润率可能只有5%-8%,资本往往敬而远之。
过去几年,不管是平台还是品牌,都对消费者进行了行业教育,这让整个医美行业发生很大变化,比如整形外科变得小而美。辛宝音举例说,上海一线下诊所,专门做眼睛整形的,工作人员只有十几二十个人,但客单价从四五万元起步,一个月的业绩可以做到两三百万,“小而美”。
而另一家上海企业BR光电保养,去年12月拿到A股上市公司广东小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亿元人民币投资后,今年开始进入提速开店的阶段。“目前上海有4家门店,正在筹备的有2家,新加坡的一家门店也在筹备中。”创始人陈国靖表示,计划到2023年底,BR光电保养连锁体验店在上海要发展到15家。
“需求正在变细,消费者体验可能不单单医疗本身,场景可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陈国靖说。
“过去几年,整个行业都在野蛮生长。医美是消费医疗,有消费的属性,但回归医疗本质,正成为一个趋势。”上海薇琳医疗美容医院医疗院长代伟说。
行业增长苗头显现
“整个服务零售从标准化到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过程,在餐饮等很多其他行业迎来比较快的发展。医美行业现在已经有了很多苗头,但增速仍没有那么快。”美团丽人医美业务负责人李晓辉说。
德勤发布的《中国医美行业2023年度洞悉报告》显示,消费金额上,中国医美市场有望在2023年实现20%增速,且未来四年预计市场将保持15%左右的年复合增长。随着医美行业朝着规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专业能力成为驱动机构增长的第二条曲线,建立一套以专业为核心的医美消费决策体系,日益成为行业共识。
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报告统计,中国医疗美容市场的增长率远高于全球市场。2016-2021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从776亿提升至1891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5.3%,比相应时期的全球市场增速超过8.5倍,逐渐步入黄金发展期。
美团数据显示,过去6年,医美行业渗透率从不足1%,一直增长到4.7%,未来渗透率会进一步提高。政策上,美团丽人医美业务负责人李晓辉透露,备案制的出现,正在加速轻美诊所和医生诊所的出现,不过一家医疗机构的经营,除了资质审批,还有团队经营问题,人才的问题。
同时,美团最新调研数据显示,“安全性”是5成以上尚未体验过医美服务的消费者最为顾虑的点,而超7成消费者结合医美知识做出自主决策,也有越来越多的消费会因为到店体验时感受到的专业力,主动向身边人推荐种草。
“医美属于供需双驱动的行业,供给侧主要有两个增长点,一个机构数的增加,一个是有新的产品和设备涌现,行业的增长,最终需要靠供需双方共同驱动。
好评 ![]() |
|
0% | 0 |
中评 ![]() |
|
0% | 0 |
差评 ![]() |
|
0% | 0 |
美遇美合_医美信息及知识服务平台 | 智慧医美圈 | 韩爱医美网 | 中国医美网 | 医美观察网-中国医美平台 | 中国网健康医美 | 医美网_中国医学美容网 | 医美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