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66899538

首页 > > 牙齿如何成了我们的“门面”?

牙齿如何成了我们的“门面”?

2024-11-12 00:00    来源:新京报  点击量:126  评论(0人参与)
 

如今,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已经成为一个“完美微笑”必不可少的部分。牙齿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们的形象乃至阶层的门面。牙齿是如何获得今天的重要性的?这跟围绕着卫生与口腔健康的一整套现代话语有关。


在现代关于个人卫生的繁琐列表中,牙齿清洁逐渐从早晚两次的日常惯例演变为一种需要时时刻刻注意的形象工作,于是我们时常会在各种场合看到人们在吃完饭后用牙线或是牙刷清理牙齿,时刻检查牙面是否干净。


除此之外,牙齿的颜色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口洁白的牙齿,不再只是各类美白牙膏花里胡哨的宣传,也开始成为人们追求的审美目标。


牙齿与“门面”:

现代卫生话语的形成


不知从何时开始,板正整齐的齿形也成为人们走进整牙机构的主要动力,风靡得我们在当下的公共影视作品中几乎很难再看到曾经习以为常的各类牙齿形象。取而代之的总是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虽然不时透露出强烈的人工感,但确实逐渐成为当下个人卫生、形象甚至社会阶层的重要门面。


围绕着对这一口小小牙齿所展开的各种卫生检查、商业宣传以及社会形象的塑造,其所反映的似乎也并不仅仅只是当下人们审美倾向的多元变化,因为在其背后实则牵涉着现代国家形塑中的诸多重要问题。


《卫生的现代性》,作者:[美]罗芙芸,译者:向磊,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年10月。


罗芙芸在其研究近代中国卫生与疾病的专著《卫生的现代性》中便把谈论的核心定位在现代中国有关“卫生”的话语塑造上。“卫生”观念伴随着19世纪末西方列强在中国建立殖民地而逐渐传播开来,因此罗芙芸主要关注的城市大都是当时的通商口岸,如天津与上海。在西方殖民者看来,传统中国人缺乏卫生概念,由此使其得以建构出一套针对中国(人)的文明话语。


因为诞生自西方一个世纪前的“卫生”观念所涉及的并不仅仅只是新起的细菌学与医学,与之勾连在一起的还有现代国家治理、科学以及民族属性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由此使得“卫生”虽小,却关涉甚大,尤其当它同时包含个体卫生以及国家民族卫生两条线索时,罗芙芸指出,它实则紧密地关乎着现代性以及当时人们对文明和种族的进化论式的理解。由此观之,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近代中国知识人不仅同意西方关于传统中国无“卫生”的批评,而且也希望由此能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现代(西式)卫生体系,从而彻底改造传统中国(人)的宇宙观。


而也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个体卫生的重要性伴随着国家(民族)卫生一同浮现,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奠基性的作用,因为现代民族国家建构所依靠的基础元素恰恰就是从传统家族制度中被剥离出来的个体(洪涛《文学三篇》中的《小说与个体》)。而他们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塑造的核心构件,首先需要保障的便是其作为个体的健康与卫生,而这一“卫生”也同时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身体层面的卫生,由此形成了一套崭新的清理和保持身体健康的科学方法,并且通过各种卫生手册、报刊与宣讲而渗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二是精神健康,即清除传统落后的观念,接受现代新思想的洗礼,从而脱胎换骨,以适应新世界的需求。而恰恰是围绕着“卫生”所展开的身心健康清理与塑造,个体最终才能摆脱“东亚病夫”的污名和命运,成为“新人/民”,从而为构建一个健康且强壮的现代民族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相关评论

好评
0% 0
中评
0% 0
差评
0% 0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2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 暂无评论

资讯排行

热搜新闻词

产品快报